拍摄集

《困》卦爻辞中的上古金丹大道详解

《周易》第四十七卦,《困》 ䷮ 。

困,不通也。

本卦的关键字是大人。大人允执其中则诸事亨通,小人不中不正必将四海困穷。《论语》记载,尧传位给舜的时候就说:

尧曰:“咨!尔舜,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。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”

《困》卦彖辞说:

亨,贞,大人吉,无咎。有言不信。

亨,通也,困的反义词。本句关键在于“大人”二字。大人是特指至诚有孚的圣人,唯有大人才能在不通的困境中亨通无碍,走出困境的方法只有一个字,那就是“贞”。贞,正也,定也,守正入定,止于至善,故曰“亨,贞,大人吉,无咎”。

“有言不信”,特指大人行事有孚维心,不困于口头言语而知变通之宜。孟子就说:

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。

唯有大人才能“言不必信”,呼应了前面的“大人吉”。

《困》卦初六爻辞说:

辰。困于株木,入于幽谷,三岁不觌。

辰,振敬也。通行本作“臀”,据帛书本改正。辰与振本通,振是振敬之意。《说文》就说:“敬,肃也”,“肃,持事振敬也”。振敬一词出自《尚书》“日严振敬六德”,振敬又写作祗敬,祗,同样也是敬的意思。敬,就是有孚维心。《困》 ䷮的下卦坎为心,故曰“辰”,敬之终吉也 。

“困于株木,入于幽谷”,这是化用了《诗经》里的“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”,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:

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,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。

这个譬喻是说君子修己以敬,就会像鸟儿一样从幽深不见天日的谷中飞到高高的乔木上(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)。反之,如果心中不敬,就像是鸟儿从高高的乔木上飞到了低矮的树桩上(困于株木),钻进了不见天日的幽谷里(入于幽谷),故曰“三岁不觌”。

《困》 ䷮的下卦坎为幽谷,下互巽卦为木,初爻居幽谷乔木之下,故爻辞譬喻为“困于株木,入于幽谷”,观象系辞绝妙至极!

《困》卦九二爻辞说:

困于酒食,朱绂方来,利用享祀。正凶,无咎。

“困于酒食”,缺少酒食,困,乏也,缺少的意思。

居而无食谓之困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禀人》

“朱绂方来”,将会得到天子赏赐的朱红色蔽膝的。朱绂,是古代天子和公卿的命服,也写作“朱巿”,《说文》就说:

巿,天子朱巿,諸矦赤巿……今俗作“绂”,非是。

“方来”,即将到来。“方”除了表示即将,同时还暗示着方正。二爻居中处正,故曰“方”。朱绂的天子方来,譬喻君子持心中正,立不易方,所以虽然缺衣少食,“困于酒食”,但是依然能够“利用享祀”。

“正凶,无咎”,正恶,自然无咎。“正”字刚好呼应了前文的“方”。通行本作“征凶”,据帛书本改正。

《困》卦六三爻辞说:

困于石,号于蒺蔾。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,凶。

“困于石,号于蒺藜”,字面意思是被困在荆棘丛生的乱石堆里,哀号不已,譬喻处境困难举步维艰。本句为倒装句,受困的原因在后半句。

“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”,字面意思是说进了家门看不到妻子,实际上譬喻的如果是不能守中有孚,就会导致阴阳不和,如同夫妻反目互不相见,陷入“困于石,号于蒺藜”的困境。

宫,中也。五音之中,宫为中。妻,喻齐。

妻,妇与夫齐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妻是齐的谐音,齐有斋心敬戒之意本句其实还是强调守中入定,否则必将困而不通,故曰“凶”。

《困》卦九四爻辞说:

来徐徐,困于金车,吝,有终。

“来徐徐”,安然而来。徐徐,安徐正静,后而不先,修心要诀也。

“困于金车,吝,有终”,虽然没有天子赏赐的金车,但是君子安步当车,虽然路途艰难,也必能到达终点。吝,遴也,难行之意。

金车和赤绂、朱绂都是天子赏赐的命服,“困于金车”不是说被困在车里,而是说缺乏金车这样的赏赐。物质上的匮乏并不是真正的困境,应对这种困境的方法就是“徐徐”,以安然之心面对。

《困》卦九五爻辞说:

臲卼,困于赤绂,乃徐有说,利用祭祀。

臲卼,通行本作“劓刖”,据《经典释文》改正。《释文》曰:

劓刖,荀、王肃本劓刖作臲卼,云“不安貌”。陆同。

臲卼,心中不安貌。如果心中不安不定,就得不到天子赏赐的赤绂。故曰“困于赤绂”。赤绂和朱绂都是天子赏赐的命服,而且朱绂的等级比赤绂更高,一个“困于酒食”的贫困君子只要立心方正,将能得到朱绂的赏赐,反之如果心中不安,连赤绂的赏赐也得不到。

“乃徐有说”是“徐乃有说”的倒装。“徐”呼应的是前文的”来徐徐”。安徐正静,心中有孚,就能摆脱臲卼不安的困境,也可以“利用祭祀”。说,脱也,悦也,脱离困境而喜悦,故曰“有说”。

《困》卦上六爻辞说:

困于葛藟,于臲卼,曰动悔有悔。贞吉。

“困于葛藟”,字面意思是被葛藟困住,实际上譬喻的是丧失了中孚的根本原则。葛藟,是一种能够庇其本根的植物,所以历来被用来比喻固守根本的行为。

葛藟犹能庇其本根,故君子以为比。—《左传》

《诗经》中就是用葛藟来象征守护根本原则的君子:

莫莫葛藟,施于条枚。岂弟君子,求福不回。

意思是说君子要想葛藟那样保护自己的根本,坚守正道而“求福不回”。不回,不悔也。与下文的“动悔有悔”呼应。

丧失中孚这个根本原则的人,心中动荡不安,言而无信,不断反悔,故曰“于臲卼,曰动悔有悔”,

“贞吉”,守正入定,止于至善。贞,定也,正也。

相关推荐